高温人群适应性生理变化
-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历时高温天气未来可能是常态
张建云院士:长历时高温天气未来在我国有可能是常态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于文静)南京水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日前表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长历时高温天气未来有可能成为常态,局地极端暴雨有增加的趋势,水库发生超标准洪水的风险增加,应重视水资源适
-
全球在变暖,致命病菌在进化,21世纪或爆发更多真菌疾病
科技日报华盛顿7月23日电(记者刘海英)耳道假丝酵母菌是一种10年前才出现的致病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现已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关于这种真菌出现的原因有诸多说法,美国微生物学会开放获取期刊《mBio》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全球变暖在耳道假丝酵母菌出现过程中扮
-
7月科学流言榜出炉:体格越棒越容易中暑?正好相反
7月科学流言榜出炉:有1种疫苗能预防12种癌症?蚊子叮咬会传播新冠病毒?体格越棒越容易中暑?正相反市面上真的有1种疫苗能预防12种癌症?被蚊子叮咬就能得新冠?给孩子戴防蓝光眼镜就能远离近视眼?体格越好、适应性越强的人更容易中暑?以上这些“出没”在朋友圈的健康流言
-
罕见高温天气接连出现,雅典任命“首席高温官”
来源:环球网【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受气候变化及森林大火的影响,希腊首都雅典近期接连出现罕见高温天气,日间温度已逼近44摄氏度,当地民众苦不堪言。为此,雅典政府专门任命了一位“首席高温官”,以应对严峻的气候挑战;这一职务在全欧洲范围尚属首例。《纽约时报》
-
发现水稻耐高温基因,为何对世界如此重要?| 新京报专栏
资料图:农民在育秧田里起运水稻秧苗。图/新华社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在一个控制水稻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TT3)中存在由两个拮抗基因(TT3.1和T
-
气候变化已开始损害儿童身体健康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今天出生的孩子,在若干年后,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有可能是一个净零排放的清新地球,也有可能是一个比工业化前平均温度高4℃以上的世界。一切,取决于今天的行动。11月14日,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柳叶刀2030倒计时》2019年度报告,报道了气候变化导致
-
高温天带来的麻烦!孩子暑期突变“学霸”别高兴太早,这或许是病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徐尤佳暑假一直是学生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各种症状发作起来也是五花八门:有原本性格开朗,最近却突然封闭自己,天天哭,每晚只能入睡三四个小时的;有原本性格内向、自卑,最近却突然亢奋、活跃,不停吹牛的……眼下正处于防疫与防暑的特殊
-
华大解析超级生命力:活着纯靠“裸奔”,为什么能抵抗90℃高温?
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中,总是少不了能“玩火”的角色,他们通常无需依靠任何装备,便能以肉身操控火焰,甚至能在高温烈焰中实现自愈。拥有超能力的英雄或许只活在荧幕上,但生物界却真实存在这样的“超级物种”,它们连细胞壁都没有,仅靠一个细胞作为个体进行生命活动,其孢子体
-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历时高温天气未来在我国有可能是常态
据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南京水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日前表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长历时高温天气未来有可能成为常态,局地极端暴雨有增加的趋势,水库发生超标准洪水的风险增加,应重视水资源适应性管理。 张建云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基于全球水文实验与观测数据
-
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指南:高温环境下一次连续作业不超2小时
新京报讯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目前,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酷暑季节,为保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防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我们组织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附全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